
中午時分,「73號,掛號」,郵差送來包裹。 雪莉拿著包裹屁顛屁顛地走著,帶著跳躍的小步伐, 邊走邊笑,眼裡閃爍著光芒。 打開包裹,裡頭不只有零食小點,還有一本《石油通訊》雜誌。 是來自台南的小粉絲,特別將實體雜誌寄過來~ 翻開內頁,就是這個! 能夠出現在這樣一本刊物裡,對我們夫妻來說, 真的是一份難得的榮耀與鼓勵。 更讓我們感動的是,台南的小粉絲還手寫了一張插畫小卡。 卡片上畫的是我們和店貓晃晃, 以及我們的日常縮影:相機、肉桂捲,還有鹹派。 這份心意,讓我們感受到滿溢的幸福。
「再一次確信,我們對味蕾的堅持與風格,被認同且欣賞,這就是我們的味道哲學。」



7個感動,3個謝謝
1、看到手繪的卡片,上面的插圖傳神又可愛,瞬間讓人心融化。
2、在期刊內的文章中,「大山雪莉愛吃甜點」是作者的遺珠之憾,但她卻用行動將遺憾轉換成滿足,而且從我們的官網、臉書粉專、IG上做了充分功課,能夠簡潔有力地指出核心要點。
3、隨月刊一同寄來的,是她本人喜愛的零食,讓人有種坐在公車站等放學時,隔壁班女生從包包裡拿出餅乾不經意分享給你的即視感。
4、品嚐這幾款零食後,我們理解為何她會這麼喜歡我們的甜點水餃。她還附上餐桌照片,其中的湯品是我們夫妻近期在全聯的最愛——豬肚四神湯。這讓我們突然發現,無論是台南或花蓮,我們的飲食風味竟如此相似,有種「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覺。



5、她說:「吃餃餃的內餡是我長嘴巴以來最愛的風格,不會肉汁四溢(怕),而是蔬菜與蛋白質聯姻後,甜美的滋味。」這正是我們所有餃餃內餡的精髓——不膩口,無需沾醬就能順口地一個接著一個吃。肉餡與菜類的比例是我精心調配後才上市的。每次製作餃餃時我都在想:「這麼好吃的餃餃怎麼能讓這麼少人知道?希望想吃的人趕緊下單,還沒嚐過的人快來試試!我甚至衝動想到門口擺攤現煎請路人試吃,可惜被雪莉阻止了……」另外,「長嘴巴以來」這個表達逗得我們笑出聲來。
6、在這個年代,年輕人可能已經不熟悉《電子情書》這部電影當初為我們這一輩帶來的驚豔與感動。隨著社群媒體的普及,我們獲取資訊的管道變得非常多元,因此能夠收到實體的明信片、月刊和手寫小卡,格外令人感動。
7、與我們碰面頻率越高、關係越親近的人,反而不一定會留意我們在社群上所寫的每一字一句。就像這篇文章,當它被某人引用或提及時,這種特別的感動可能會在未來某一天再次出現。
第一個謝謝你讓我們回到以前的美好,那種「我喜歡吃這個,所以你應該也會喜歡」的單純思緒。
第二個謝謝你讓我們回想起小時候,那個比較誰收到的聖誕卡片更多的年代。
最後一個謝謝是為了你的用心,因為沒有你的用心,我們的用心就不會被看見。
賣的不只是甜點,是滿滿的情緒價值
如果時間允許,歡迎大家在IG、臉書上訂購甜點水餃時可以多聊兩句,或是在取貨時也能多交流一下,因為我們每天都會紀錄小心得,接著再花點時間編輯為小故事,每週發表一篇到粉專IG上。你可以認為這是種行銷模式,也可以當作小品牌創業者的成長歷程,或許,某篇文章會對你有所啟發也不一定呢,對吧?
兩年半的時間,從最初的小攤攤風格到現在有冷氣的小攤攤風格,表面上只是多了四個字,但對我們來說卻充滿了決策上的糾結與選擇困難。我注意到許多YouTuber在訂閱數達到某個里程碑時都會推出Q&A特輯。如果說訂閱數是一種成就的象徵,那麼我認為被顧客用心品嘗並投稿分享到公司月刊上,也是一種難得的肯定。藉此機會,我想整理一些常見問答與大家分享!
如何兼顧攝影本業同時經營大山雪莉與吃餃餃?
在起始資金分別不到新台幣10,000元與3,000元的情況下開始,我們的第一個斜槓事業是「大山雪莉愛吃甜點的小攤攤」。2023年年底,當我們準備迎接2024年新春時,我跟雪莉說:「我們進一批平常愛喝的咖啡豆,再把露營桌椅擺一擺」,就這樣傻傻地開始了。這段期間,許多路過的客人和朋友戲稱我們像是算命攤,連我們自己也覺得很有趣(笑)。
其實在小攤攤之前,我們已經有了南瓜野菇鹹派、甜蜜香蕉蘋果甜派以及邪惡黏糊肉桂捲的零星訂單,也曾為慈濟園區的辦公室提供客製化的素食版本做為下午茶。在這個階段,我們試驗了各種外包裝形式,也因為攝影本業尚有負債,讓我們在經營雪莉這個品牌時必須步步為營。
有一天,工作區的冷凍庫沒關好,我們痛失了一批寶貴的原物料。這促使我們做出第一個重大決定:添購一台專門的冷凍櫃,而且必須是穩定知名的品牌,最好還能有折扣!然而因為通往二樓的樓梯空間太小,我們不得不退訂原先選定的大冰箱,經過思考後決定將一樓車庫改造為庫存延伸區。(剛開始經營小攤攤時我們還沒有冰箱,只能用保溫箱從二樓準備少量現貨。)
隨著時間推移,我們逐步調整小攤攤的空間,陸續添置了流理台、第二台冰箱、更多廚具、烤盤和再換了容量大一點有發酵功能的貴貴烤箱。這過程中,我們也充分運用了原本的專業特長—設計與攝影,從實體小物到網路賣場的建置,再到營業登記和非登不可食品登錄、保險,每一步都需要精心規劃。
為什麼不跑市集?
這是一個好問題,我們倆討論了很久,總結幾個重點:
1、初期設備投資相當可觀。電源站或發電機是必要的,以確保冷凍冷藏品質;攤位的設計即使最省也要1-6萬。一旦開始參與市集,就需要有風雨無阻持續下去的毅力。
2、製程與產量評估困難。我們堅持不將退冰後的甜點和鹹派回冰再利用,而在零經驗參與市集的情況下,這部分的損耗是目前我們難以承受的成本。
3、我認為市集參與的核心不僅是買賣,更重要的是曝光與分享。這是分享對食材的熱情與理解,也是一種生活哲學。要做到不以買賣為本的「佛系玩樂擺攤」,對我們來說目前還是在心態上難以達成的目標。
當然,這並非表示我們完全不考慮參與市集。每個人做任何事都有上百種願意或不願意的理由,所以我們會持續觀察評估。如果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決定市集出攤,一定會大似宣傳讓各位知道,不過前提是記得追蹤大山雪莉IG及吃餃餃IG。
有些人說,經過小攤攤前看起來像沒有營業?
曾經我們有固定的營業時間,堅持了約五個月。期間曾有長達四天沒有一位客人來訪,也有朋友建議雪莉的攤攤應該營業到晚一點,這樣附近打球和跳舞的人就能來補充熱量再回家。不過,實驗幾個週末後我們就放棄了這個想法。我們發現將時間主要安排在拍攝剪輯、製作甜點和水餃上,對我們來說效率更高。因此,現在的營業時間真的很隨緣。如果你想現場品嘗餃餃或甜點(或是享用左哥與雪莉的手沖咖啡或高山茶),只要事先預約,我們都會為你準備好。
要多久前預定甜點呢?
雖然現場會有準備少量的冷凍宅配甜點(因為主要訂單都是排程製作後就寄送了),但最好還是7天前預訂!! 身為堅持採用新鮮食材的我們,會希望每個人都能得到新鮮出爐的派、甜點、水餃,會更讓你帶著更期待的心情來花蓮!
想要在現場吃甜點&餃餃也可以嗎?
當然,甜點跟餃餃都可以現場享用,只要你不介意坐在我們「偽露營風格」的騎樓下即可。外帶會加收30-50元的包材費用,關注新聞的朋友都知道原物料價格持續上升,作為小本經營的我們,還請多多見諒。
我們的餃餃是從冷凍庫取出現煮的,每份需要約15-20分鐘的烹調時間。等待期間,不妨點杯手沖咖啡,享受獨特的咖啡香氣。冷凍的捲捲鹹甜派也需要10-15分鐘的加熱時間。由於是單人作業,如果點了多種商品,準備時間會相應延長,敬請見諒。
對了,我們有兩種無需等待、可以冰涼享用的品項:「甜蜜蜜蘋果香蕉甜派」(可預訂無香蕉版本)和「舊情也綿綿綿蜜紅豆派」。兩者都讓人一吃就上癮,期待你來品嚐!
有計劃要開店嗎?
在此之前,我們會先透過外賣平台測試營運壓力。目前要在有限空間內兼顧倉儲、製作、料理,難度堪比攀登101大樓。誠如上文提到,這一切都需要足夠的經費才能持續推動。我們已經努力將每筆訂單的收入合理分配到財務規劃中,雖然無法確定何時會正式開店,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筆訂單都是支持我們前進的動力。
我們的願景不僅僅是開一家店,更希望能推廣在地農產品(例如花蓮吉安鄉的三寶:韭菜、龍鬚菜、芋頭),同時也期望有能力參與公益活動,回饋社會。
此外,我們想打造有意義的銷售模式,類似日本東京「未來食堂」的概念,提供一種現金券機制,讓顧客能為下一位經濟困難的客人或孩子預付餐點。一切皆有可能,你說是吧?
價格為什麼這麼高?
「你的餃餃一開始吃覺得貴,吃久了也就習慣了(笑)。」
保持合理利潤是我們能持續經營的基礎,這是每個企業應盡的本份。雖然我們目前是斜槓經營,但我們追求穩紮穩打的方式,在定價時納入預備金的概念。具體而言,我們會計算人力成本、運費包材,以及每週餃餃製作所需時間來調整價格。
每款餃餃都採用我們獨立開發的內餡,每種內餡都包含多種精心處理的蔬菜和菇類,準備過程相當繁複。每一種食材都經過我們嚴格挑選、仔細清洗、手工切割和精心調味。正因如此,我們不僅能開發更多新口味,也讓我們的廚藝在這段時間顯著提升。
有位熟客媽媽在首次購買「慈家眷村餃」後分享道:「你們的韭菜切得很細,而且明顯清洗得非常仔細,每顆餃子又大又好吃,很感謝你們製作這款餃子,讓我省下許多包製時間。雖然現在退休了,但已沒有精神自己包餃子,能找到一間這麼用心乾淨的店,當然就是選你們啦!」
同樣地,經營二手書店的張大哥也說:「這輩子吃過兩次好吃的水餃,第一次因為年代久遠又在台北,已記不清細節了,第二次就是你們。」他甚至推薦我聽美食家王瑞瑤談「山東水餃」的那集廣播,來提升我的餃子製作技藝。
我相信,用心做事與做人,價格問題終將迎刃而解。隨著庫存空間擴大、生產效率提高,我們會建立更完善的流程和管理模式。但在現階段,維持目前的售價是我們能繼續前行的保證。額外的收益,我們會存起來實現目標,或是回饋給支持我們的熟客們。
我想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吧
呼,其實還有很多小故事想分享,原本只想寫篇短文表達感謝,卻不知不覺用了這麼大篇幅。真心感謝能閱讀到這裡的朋友,你們都是真愛。我由衷感謝那些持續購買、願意等待並信任我們的人們。從最初定價後立即被親人質疑「太貴沒人會買」,到現在他們仍認為我們的甜點與水餃只會賣給熟人,覺得我們不好好務實工作賺錢,整天胡思亂想。這些話常讓我感到委屈難受。但我明白,做一件事不必獲得全世界認同,我願意保持心中那道善良的防線,繼續為認同我們的人提供情感價值。
最後,感謝這位小姐的《是心的啟發,也是旅行的意義》。妳用步行6萬8070步走遍花蓮,並巧妙運用連我們花蓮在地人都不知道的「台灣好行」巴士。因為妳的細心觀察,讓我們也能被收錄在這篇珍貴的文章中。妳的文字喚起了我對許久未曾體驗的旅行的思念,或許我也該準備一趟品嚐餃子之旅,讓心靈慢下來,感受每位在地職人的故事。謝謝你,也謝謝所有支持我們的人,晚安,全世界。
- 是心的啟發,也是旅行的意義 - 2025 年 9 月 4 日
- 迎接新生命的彩蛋紀錄|詹家全家福 - 2025 年 8 月 4 日
- Erin & Fuday冬季行館的夏日家庭寫真紀錄 - 2025 年 7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