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自吹自擂的描述
秉持著好吃比較重要的原則,吃餃餃的水餃也許不是世面上CP值最高的那款手工餃子,但可能是風味最最特別的餃子。平均重量來到每顆35± 3公克,以一個普通食量的成年男性來說,大約吃10-12顆就有飽足感。也因為我們所包的每一顆餃子都是自己會吃且超級愛吃,所以處理每一個食材都要求乾淨衛生。
饕客們都很清楚,肉餡的黃金比例是七瘦三肥,最好帶點豬皮,混合著打進肉餡內的特調汁水,讓每顆餃子都能充滿肉汁。而我們更特別拜託肉商提供「四絞」的豬皮,讓整體餡料能達到肥而不膩、湯油清甜的口味。
吃餃餃推出的每款水餃都是原味就能吃出原食材的甘甜,建議前三~四顆不用沾醬,之後搭配黑醋或小米辣椒增添鮮味,鹹度就依每個人喜好增加。
口味細節
慈家眷村餃
內容物:高麗菜、韭菜、豬絞肉、蝦皮、冬粉、紅蘿蔔、薑
「你要吃韭菜的還是高麗菜的?」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們通通都包進去了。這個口味的水餃在《吃餃餃的起源》有帶到歷史小故事,這邊要提出我個人的風味描述。
我們選用的是菜商苦口婆心不要挑這麼貴的本土高山高麗菜來做為主材料,香脆清甜、爽口吃不膩是這款慈家眷村餃希望能帶給大家的主要感受。第一口咬下就會覺得很特別,似乎鹹度有些不夠,這時候似乎很難給出什麼具體的評價。由於水餃很大顆,所以一顆水餃我需要三口才吃得完,在第二、三口時能吃出高麗菜的脆甜,實現口感與味覺的期待感。
韭菜、蝦皮、冬粉貌似水煎包的內餡,實則上韭菜在所有的配料當中是帶著點睛之效,非一般單一水餃口味重擊味蕾的那種感覺。第二顆開始,會發現很順口,讓人可以一顆接著一顆吃下,當你發現飽了,可能是已經過飽走路會撐的狀態。
蒲瓜肉肉餃(季節限定)
內容物:蒲瓜、豬絞肉、蝦皮、薑、蒜、冬粉、紅蘿蔔
這是每年四月到六月的時令蔬菜,蒲瓜水份很多,我們在初期包這款水餃時也是吃盡了苦頭,每顆蒲瓜從削皮、切塊到刨絲都是手工製作,刨完絲後還要脫水瀝乾才能確保包水餃時內餡不會太溼包不起來,所以豬絞肉與冬粉是承擔起吸收多餘水份的重要功臣。
蒲瓜特有的香氣是這款水餃的主要特色,提出香味的獨門調味是關鍵,每顆蒲瓜肉肉水餃都能帶出蝦皮與蒲瓜組合後樸實的香氣。有點像是回到阿嬤家吃鹹稀飯的味道,每顆水餃內餡卻又紮實不軟爛,清甜帶點鮮味。也是一款吃不膩的水餃。可惜目前是季節限定,蒲瓜主要的來源是花蓮小農,每到時令都是少量製作,顆顆用心。
三鮮餃
內容物:豬絞肉、韭黃、荸薺、木耳、香菇、杏鮑菇、蝦皮、蝦仁、干貝、冬粉
三鮮在每個地域的定義不大一樣,有的是蝦仁、豬肉、韭菜。有的是豬牛羊三種肉餡調製,而我們則是以蝦仁、豬肉、韭黃做為主要的三鮮材料。
「鮮」,是這款水餃想帶給大家的主要形容。充滿海鮮香氣之餘,我們也想吃到菇菇特有的香氣,所以特別加進了各種菇類來提升香氣與口感,蝦子與干貝與菇類帶出的鮮味在口腔內翻騰,韭黃與鮮味融合出欲罷不能的食慾,咀嚼的每一口都有彈性與鮮甜的肉湯,肉湯來自於傳統的手工打餡,將肉的筋性與保水性部份成漿後才能混合所有食材,是一道極具考究程序的料理。
料理方式
水煮
- 鍋中備1.5~2公升的飲用水開火,灑入2~3g的鹽巴攪拌。
- 快要沸騰前起小水泡時將餃子入鍋
- 用勺子輕推餃子後蓋上鍋蓋靜待1分鐘
- 開蓋加100~150cc的常溫飲用水
- 第二次沸騰再加100~150cc的常溫飲用水。
- 看到餃子浮上水面翻滾並變胖鼓漲後就可以盛盤享用
- 最佳風味提示:盛盤後用電風扇吹1~2分鐘,讓餃子皮回縮會更有彈性。(我們都講這動作叫「收皮」)
煎餃
- 冷鍋下油鋪上6-10顆餃子後開火
- 煎至底部變黃色
- 倒入常溫飲用水至水餃的一半高度轉中火蓋上鍋蓋等待8分鐘
- 開蓋轉大火收汁,鍋內無水份即可盛出享用
冰花煎餃
- 準備10g麵粉、10g沙拉油2倒入00cc常溫水攪勻備用(可依個人喜好加入黑芝麻)
- 冷鍋下油鋪上6-10顆餃子後開火
- 煎至底部變黃色
- 沿鍋邊倒入麵粉水(避免沾到水餃)轉中火蓋上鍋蓋等待8分鐘
- 開蓋轉大火收汁,鍋內無水份即可盛出享用
- 吃餃餃口味介紹 - 2024 年 8 月 7 日
- 婚攝,是宙斯曾經的代稱 - 2024 年 8 月 2 日
- 吃餃餃的起源 - 2024 年 7 月 2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