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前言|臨時的起意,意外的善意

我的一位台南大學好友,原本計畫在 9/29(星期一)中午 12:30 搭高鐵北上轉台鐵,
臨時決定衝來花蓮當鏟子超人!
行李都打包好了,也幸運地訂到「台北-花蓮」的直達車票。但我們完全忘了,那天是教師節補休日,連假最後一日,高鐵站擠得根本上不去,1350 元的票白白浪費,原本幫她訂好的民宿也得退掉。
正當我煩惱該怎麼辦時,民宿老闆娘的反應卻出乎意料——
她沒有收訂金,只說了句:「沒關係,我能理解。」
那一句簡單的「沒關係」在我心裡停留很久。
因為這份善意,我想在中秋節送上我們的「吃餃餃水餃」作為心意回饋。
善的循環|從一份理解開始的連結

我踏著輕快的步伐,再次前往那間民宿。巧合的是,這位好友也重新安排了另一段時間來花蓮。
於是,這次不僅是為了訂房,更是帶著心意禮物,正式拜訪這位「隔著車站廣場的鄰居」。
進門那刻,闆娘笑盈盈地說:「妳本人好美喔~」
那瞬間,我的情緒價值被拉滿——這是我的第一份珍貴的禮物。
她不僅為我折扣了房價,還當場購買了一包三鮮水餃和肉桂捲,甚至將我們設計的小卡放在進門後櫃檯最顯眼的位置,開心地說:「妳們的小卡放上去之後,整個空間變得很有質感呢!」我視為這是我的第二份禮物。
那一刻我也突然意識到,這遠不只是單純的送禮。
這是一場「善意的循環」——
她的體諒,激發我的回饋;我的心意,換來她的支持。
在這座小城裡,我們以各自的方式,默默互相照顧著。
這樣的互動讓我重新領悟,每個人背後,都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換位思考|每個撐著的故事,都值得被理解

閒聊之間,我得知闆娘是「0403 吉安山海關大樓」的受災戶。
她說,相較於 0206 那次地震,這次的補助明顯少了許多。
整棟大樓直到今年底才要開始修繕外觀補強。 政府補助 4500 萬,剩下的缺口每戶要再自付 60 萬。
「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啦~」她笑著自嘲,
但那笑裡,其實藏著花蓮人特有的韌性與堅強。
而我呢? 雖然沒有財產損失,卻也經歷了另一種災難—— 攝影案減少、訂金退還、疫情貸款壓力, 讓人幾乎喘不過氣。
但我仍相信,慢慢會變得更好的。 也因為如此,我們打造了「大山雪莉」與「吃餃餃」, 讓生活裡的創作與溫度,能繼續被看見,還能感受到在餐桌上的美味。
我們都在撐,只是方式不同。 有人重建家園,有人重整生活。
在這片常被天災考驗的土地上,「善意」或許就是最柔軟、也最堅韌的力量
後記|把「沒辦法」變成「能做的事」

回到工作室後,我和左哥聊起這段溫暖的交流。 他笑著說:「這一定要記錄下來!如果能拍下那個放著小卡的角落就更好了。」我也默默記在心裡,下次一定要拍下那個特別的小角落。
雖然我們與花蓮有著深厚的連結, 但每逢災難發生時,總覺得自己幫不上忙。
無法上前線救災、無法捐出大筆金額、無法改變現實…… 眼前彷彿橫亙著無數個「做不到」。
但這次,我選擇轉換思維。
既然我們擅長攝影、會做甜點、會包餃子,
這些「手中的小事」,正是我們「能做之事」。
📍 在吉安車站前協助鏟子超人的交通引導 (光復洪災|我們也想當超人 故事連結)
📍 用甜點與餃子開啟捐款行動,讓餐桌上的美味延伸成善意的力量 ( 吃餃餃的一週年感想 )
📍 推廣花蓮小農與手作價值,讓更多人感受這片土地的溫度 (大山雪莉手作鹹派歷程 )
📍 透過鏡頭,記錄花蓮的真實影像故事 ( 家的故事 )
這就是屬於我們的方式—— 「在地的連結,不求偉大; 品牌的價值,不僅於產品本身」
在自己的崗位上盡一份心力、傳遞一份溫暖, 就是我們最真實、也最踏實的「善意」。

🌾「無法成為鏟子超人,也能成為不一樣的超人」
我沒能成為鏟子超人,
但也能成為另一種超人——
用自己的方式,去幫助、去連結、去溫暖。
💬 有時候,我們都覺得自己做得不多。
但若每一份善意,都能讓花蓮更溫柔一點—— 那就足夠了。
- 從一份善意開始,延伸成一種地方行動的價值觀-無法成為鏟子超人,也能成為不一樣的超人。 - 2025 年 10 月 5 日
- Vlog 風格的同性婚禮Party活動紀錄 - 2025 年 9 月 15 日
- 帶著相機出門拍照:廢墟咖啡-花蓮鳳林的隱藏寶地咖啡廳 - 2025 年 3 月 27 日